中國企業對外承包工程和海外投資取得了長足發展,2015年,對外承包工程領域新簽合同額和完成合同額不斷升高,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1540億美元,新簽合同額達到2100.7億美元,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對外投資1180.2億美元,超過利用外資,對外投資存量首次超過一萬億美元,進入世界前十。然而,在取得這些驕人業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企業面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發展策略、市場開拓、風險管控和融資問題。尤其是融資問題,依然是企業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一、企業海外經營所面臨的融資問題分析
企業海外經營所遇到的融資問題,由于項目所處的國別、行業、企業規模及經驗不同,所表現出來的問題也千差萬別,綜合企業所面臨的各類融資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海外項目開拓缺乏融資理念
對于大多數以承包工程為主的企業來說,在海外項目開拓過程中,業主負責籌措建設資金理所當然,而大部分業主也認為建設資金應該由自己負責解決。這種認識有一定的片面性:對于承包商來說,完全等待業主資金到位,項目的進展將受到限制,缺乏主動性,對項目的掌控力度弱;對于業主來說,沒有調動承包商參與融資的積極性,沒有利用好當前中國資金的優勢。因此,對于需要融資的項目來說,承包商應該樹立一種融資理念,適時參與到業主的融資工作中去,只要項目缺乏建設資金,承包商應該第一時間向業主提出協助其解決融資。
企業在與業主接觸之前就要對項目建設資金的來源及進展有所掌握,尤其是一些大型項目,均需要金融機構支持,無論是外資金融機構還是中國的金融機構,掌握項目資金落實情況對于企業控制工作節奏有重要的價值。
對金融支持政策了解不足
企業除了要有海外項目融資理念外,還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國家對于海外承包工程和投資的各類金融支持政策。
由于對國家的各類金融支持政策了解不足,對于部分需要融資的項目,企業常常缺乏有效的應對,對于能否實現融資缺乏客觀的評價,前期投入的時間和費用缺乏規劃,進而造成前期投入的損失。因此,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遇到融資類項目,需要更好的了解金融支持政策。
缺乏有執行力的融資團隊
海外項目融資工作對融資團隊的執行能力要求較高,不但要精通企業業務,更要熟悉各類金融資源和政策,還要有一定的跨機構協調能力,這類人才往往是市場上的稀缺資源。同時,一個企業僅僅有一兩個人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個團隊才能應對不同國別越來越多的項目融資需求。
融資渠道單一經驗不足
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融資的途徑通常認為是通過銀行來解決的,對信用保險的使用和相關的融資便利并不十分了解。2015年的一份針對300多家企業的調研報告反映,中資企業利用外資銀行提供信貸支持的比例僅有25%,這一數據反映出企業對于境外金融資源的掌握和使用非常有限。此外,大部分企業可借鑒的成功經驗有限,由于企業所處的行業及市場特點,其項目經驗更多集中在本行業及相關區域,在沒有更多可借鑒的項目經驗的情況下,其融資思路也受到了限制。
二、企業海外經營融資問題相關建議
加強企業自身融資能力建設
融資能力是企業在面對需要外部信貸資金配合的承包工程項目或投資項目時,可以利用自身的各類資源,快速設計融資通路,并付諸實施的能力。此類能力并不是具體某個職位或某個人的個人能力,而是企業合理運用金融資源的綜合能力。企業的融資能力具體表現在,對國家金融支持政策的正確把握和使用,熟練使用各類金融機構的產品和服務,快速有效的融資可行性分析,具體融資方案的高效實施。
做好項目前期的融資可行性分析
融資可行性分析是企業承擔信貸類項目所做的非常有價值的工作,做好融資可行性分析可以提高信貸類項目的融資效率,并且大大降低企業前期成本投入。
融資可行性分析是信貸項目前期的重點工作,很多企業由于前期的融資可行性分析做的不好,造成人力的資金的無效投入,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融資可行性分析的具體內容包括國家風險分析、項目經濟技術可行性分析、業主能力、承包商能力、擔保情況分析等內容,是企業融資前的重要工作。
從融資角度選擇和策劃項目
對于掌握了融資方法的企業來說,在境外開拓項目過程中,針對需要融資的信貸項目或投資項目,企業應該在項目開發初期對項目的各類條件做基本的判斷,尤其是對于需要使用外部資金建設或投資的項目,應該從融資可行的角度出發對項目業主或相關方施加影響,爭取有利的條件,使之滿足融資要求。
對于部分在特定市場有一定基礎的企業,還可以通過融資條件來策劃一些項目,如企業可以為業主設計和制定相關的項目開發計劃,從早期規劃入手,這類通過前期策劃的方式獲得的項目,通常競爭少,效益也有保障。
充分掌握和利用金融支持政策
為了有效支持中資企業境外經營,國家針對企業海外經營的融資問題,制定了很多有效的支持政策,這些政策從信貸、保險、用匯等多方面協助企業獲得國家的金融支持。
企業應該與所屬地區的商務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同時經常訪問財政、商務、央行和外管局網站,跟蹤國家金融支持政策動向。企業應該安排專人負責跟蹤相關政策,并能夠及時更新這些政策,以便于企業在海外遇到相關項目時,可以隨時與相關政策進行匹配。
善于利用國際金融機構資源
國際金融資源的使用,是一個企業融資成熟度的重要參考指標。國際金融資源通常是指跨國經營的國際性的銀行、保險公司等。如花旗銀行、渣打銀行、匯豐銀行等外資銀行資源;達信、AON等保險經紀公司;MIGA等國際或區域性的多邊擔保機構等。
選擇利用外部的融資顧問服務
以上各類建議,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能力做好,尤其是對于剛剛開拓海外市場,對各類金融資源還不熟悉的中小企業。因此,建議企業聘請有經驗的顧問協助企業做好融資前期的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