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份,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劉擁華同志在第十二屆二次職工代表大會上提出了“海外差異化發展”新理念、“借船出海”的海外發展新戰略。月底,公司召開海外工作研討會,確定下階段海外發展目標,依據公司目前的海外發展形勢,從公司和項目兩個層面出發,提出了擴大海外市場的工作思路。
埃塞WM項目,作為一公司首個“走出去”的項目,海外發展的排頭兵、先行者,在項目施工生產、制度管理、技術創新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是在公司新的海外發展規劃下,僅僅做好承包商是遠遠不夠的。“借船出海”,轉型升級,這就要求項目部在職能轉變上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01
一種關系的轉變
東非公司在東非地區的政府合作關系、市場資源等方面具有相當成熟的優勢;而一公司的優勢在于技術、管理、市場開發。雙方利用自身優勢,共同運作,資源共享,項目中標以后,再進行協商合作,可實現互惠互利,打造雙贏局面。
項目部層面,要積極發展與東非公司的合作關系,打破與東非公司間上下級領導關系的限制,為新形勢下的合作共贏關系鋪墊道路,尋找利益共同點,優勢互補。
項目部領導要“走出去”,積極主動地加強與東非公司領導層的溝通,尋求合作項目,共同推進東非市場的開發,共同抵御來自其他公司的潛在威脅,打造合作共贏局面。
02
兩種思路的轉變
項目部人員(尤其是管理層、領導層)要做好從固有承包商思維到商務開發思維的轉變。在下階段的工作中,不僅要“低頭干活”,更要學會“抬頭看路”。在局“強好優”戰略發展新格局下,結合公司2018年“貫徹新思想,匯聚新合力,全面開啟公司轉型升級發展新征程”的主題,項目部要加強對公司戰略轉型、海外發展規劃的宣傳,從上到下,統一思想、深化認同,走出一條海外發展的“差異化、區域化、專業化”的轉型升級之路。
項目部要做好從傳統的單價、總價承包合同模式到“成本+管理費+利潤”合同模式的轉變。“成本+管理費+利潤”形式的框架協議,一是降低了經營風險,尤其是在公司沒有海外施工經驗的情況下,“摸著石頭過河”,最大限度保障施工單位經濟利益。二是在海外市場開拓前期,公司難以獨立中標,與海外片區公司簽訂“成本+管理費+利潤”模式的合同,更有利于發揮我公司的技術、管理優勢。在現階段的合同模式下,項目部要做好運營分析與總結,充分分析此模式下的項目贏利點、成本管控重點、單價(工料機)合理性、現場管理費等要素,以目前項目為基礎,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成本管控體系,為以后獨立項目運營提供借鑒經驗。
03
三項工作的轉變
海外發展最大的制約在于“人”,確切地說,更需要的是一專多能型人才,單一性崗位人員是不符合海外市場發展需求的。埃塞WM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才培養優勢,有序的現場施工環境,健全的職能組織機構,復雜的人文、地理、語言環境,項目現有的豐富經驗的管理人員等等,埃塞項目可以擔負起海外適應性人才的培養工作。
項目部在提供平臺的同時,下一步要更加注重建立和完善海外人才成長的機制和措施,樹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育人導向,實現公司總部和項目兩級聯動,制定人才培訓管理辦法,推動海外人才定向培養模式,推進人才隊伍適應新戰略發展的能力素質轉型,優化人才結構,確立市場競爭優勢,逐步推進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機制,為實現海外市場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國之管理,強調法治。項目管理,亦是如此。有法可依,才能令行禁止、井然有序。自2015年至今,項目部在施工現場管理、安全質量管理、材料機械管理、財務經營管理、中方人員與當地雇員管理、屬地化管理等方面總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辦法。項目部要在現有管理辦法的基礎上,依據現場具體情況,在管理流程、辦法上,繼續提煉總結更具操作性、實用性、可執行性的內容,為下階段其他項目的施工,探索出一套有借鑒推廣意義的海外項目管理辦法。
按照局非洲地區發展思路,一公司在海外組建結構物操作層及路面操作層,分包局在埃塞、喀麥隆、烏干達地區的結構物和路面工程。
埃塞項目目前在自營樁基、承臺方面取得顯著成果。項目部要積極探索施工模式,在中方人員與當地雇員配備、材料與機械配備、成本管控等方面,進行總結優化。在自營作業過程中,盡量消除或減少非增值成本,尋找最優人員組織結構,以“自身造血”為主,結合外部招聘,打造自己的工班長隊伍。
項目部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會進一步擴大自營范圍,深化自營模式,優化自營效益,總結一套自營作業施工模式,培養一批自營作業班組成員,為海外工程專業操作層的順利實施提供經驗。
海外項目已走過三年的歷程,三年間,行走在行業企業產能外移的趨勢之中,面對廣闊的市場機遇和全新的綜合挑戰,職能轉變與產業環節的升級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