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是非洲古國之一,
有3000多年的漫長歷史。
東非裂谷縱貫全境,
素有“非洲屋脊”之稱。
這是一個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落后的國家,
但是他們的幸福指數(shù)卻排在世界之前。
在“一帶一路”的發(fā)展下,
由中國建設的鐵路在非洲各地開花結(jié)果。
一公局一公司承建的WM鐵路五分部
就座落于埃塞俄比亞默克萊。
來,一起走進非洲埃塞俄比亞吧!
文/黃解放
因工作關(guān)系,有幸出差去了趟埃塞俄比亞,在完成工作的同時,也感觸了真實的非洲,拓寬了視野,加深了對“借船出海”戰(zhàn)略的認同。未出行前,我對非洲還是有些抵觸,可能來源于淺薄的認知和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在我固有的認知里,非洲充滿了貧窮、疾病與荒涼!但經(jīng)歷10天的工作與生活,徹底顛覆了我對非洲的認知,這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熱土,雖然有很多亟需改善的地方。
1
無處不在的中國制造
經(jīng)歷了11個小時的飛行,抵達亞的斯亞貝巴時是當?shù)貢r間早上6:00,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炫目明亮的陽光和清澈的藍天。走出狹小而陳舊的機場,看到的是掛在腳手架上的“中國交建”標識,是中國交建修建的pole新機場。走出機場,還可以看到中土集團和中國建筑的項目。
據(jù)說約有15萬中國人在埃塞,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就有五、六萬人,中餐館就有二十幾家。
在巴赫達爾現(xiàn)場踏勘時,本地的同事自信地說這個城市90%的道路都是他們修建的,現(xiàn)在依然運行良好的國家主干道大部分也都是老一輩的中國路橋人修建的。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啊!
在默克萊修建的WM鐵路工地上,有我們勤勞的建設者們。部分高聳的橋墩已經(jīng)拔地而起,非洲第一長隧已經(jīng)貫通。
2
真實的非洲
走在非洲的土地上,接觸黝黑皮膚的當?shù)厝耍退麄冇悯磕_簡單的英語交流,迎接熱情的微笑和招呼。“I love China !”他們毫無掩飾地表達。
埃塞不僅有貧瘠而荒涼的土地,也有大面積的湖泊,滿街盛開的紫色三角梅,黑色可耕種的土壤,奔走的野兔,蹲在山頭瞭望的狒狒群和成群的獨峰駱駝。
在奔馳的汽車上,看到一個穿著綠色衣服的小女孩,趕著一頭小毛驢,蹣跚地走在耕過的土地上,我用手機記錄下了這個瞬間……和我女兒相仿的年齡,為了生存,在默默地承擔著一切。貧窮,依然是這個地區(qū)最大的頑疾。本地最漂亮的房子,大部分是學校,這個國家對教育還是相當重視的,即便如此,應該還是有不少失學的孩子吧。
3
融入本地的同事
到巴赫達爾現(xiàn)場踏勘期間,我們順便探訪了駐扎在本地的同事。在他們的營地食堂,我們吃到了綠色無污染的蔬菜、合口的中餐。七八年的長期駐扎從他們嘴里說出是那么淡然,老一代的援非路橋人留下的集裝箱辦公設施和工程設備依然使用,簡樸而實用。
一位孤身看守施工場區(qū)的北京大爺,竟然打造了一個屬于他的小菜園,十幾種蔬菜長勢良好。他居然能和本地人基本無障礙地交流,確實讓人佩服。
WM鐵路五分部項目駐地,整潔、綠樹成蔭,花開燦爛。
4
品質(zhì)工程在非洲
埃塞的工程項目大量雇傭本地工人,一個施工班組一般由一個中方班組長和5-10名本地工人組成。在這種模式下,工程質(zhì)量得到了較好的保證,主要原因是中方企業(yè)嚴格的過程管控和本地工人較好的執(zhí)行力。“埃塞人是有信仰的!”一個同事這么評價本地工人。